WFU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說故事的人


作者: 汪雅惠


你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 對我來說,總是搞不清楚。
曾經寫下定義: 要高、要瘦、要長得瀟灑,身材必須要有線條...
總是事與願違,但可以確定的是,我會被說故事的人迷得團團轉。


從「睡人」開始


大家還記得1990年由勞勃狄尼洛及羅賓威廉斯主演的睡人嗎? 敘述的是一名人際關係退卻的醫生與罹患嗜睡性腦炎病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是細膩描述醫病關係,並帶出生命所有不經意的偶遇,都是有著不平凡的意義。

而如此動人故事的作者來自腦神經學醫師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1933-2015),是我最喜愛的作者之一,也是我對於神經心理科學著迷的啟蒙醫師。

奧利佛.薩克斯醫師共有11本著作,除了最著名的「睡人」,我也非常喜歡「腦袋裝了二千齣歌劇的人」(神經與音樂關聯)及「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自閉症)。他出生於倫敦的猶太家庭,父母親都是醫師,但他卻相當特立獨行,終其一生將艱深神秘的醫學轉變為社會大眾所能接受的文學,讓社會因多了一份理解而同理尊重每一位個體。

「每一個生物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只我們的臉孔與大腦,我們的健康、疾病、感應,都屬於我們獨特的個體。」- 奧利佛.薩克斯



不平凡的一生


可以有如此細膩的文筆,他認為來自於他比一般人更在意自己感官。奧利佛.薩克斯本身是位有視覺預兆型偏頭痛病人,他用書寫記錄每一次發作時的感受。另外同性戀身分在18歲時被家人察覺,母親甚至大聲斥責: 「你令人憎恨,但願我沒把你生下」,而產生極大罪惡感,從此自我壓抑。這一切可能與日後總是用溫暖的文筆描述病人的內心狀態有著很大的關係。

本來從事研究工作的他發覺最具有創造力及有意義的工作就是臨床,於是暫停實驗室工作,走向臨床並詳細記錄每一位病人的主訴,認為所有的病人都是獨一無二,和他們一起面對疾病,才是開始他的學醫生涯,並寫下第一本書「偏頭痛」

在臨床工作的他漸漸發現病人的生活與疾病息息相關,有時候不自覺的動機也會與生活習性產生關聯,說明: 不能將疾病或是疾病的治療從「某人的整體生活模式、背景、經濟情況」片面擷取出來

在他的醫學生涯,除了利用寫作,訪談、錄影,甚至後來發展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都成為他探索生命的工具,即便在他生命的晚期因罹患黑色素瘤而飽受折磨,仍持續寫作記錄下他成為病人的感覺,對於疼痛的感知構成他冒險的沃土。

「個性」從一開始就深深的灌注在我們身上,深達神經元的層面。- 奧利佛.薩克斯


薩克斯自傳

(原書名: 勇往直前, On the Move A Life)


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這麼不平凡的人,書中他誠實的面對自己,談到吸毒、孤寂、羞愧、情感、拋棄,讓我理解如此謙遜的人是用多大的勇氣來面對內心衝突,設身處地用他人的角度理解世界

他處於保守封閉的社會,即使他的作為在"神經學家同儕"與他保持距離、他的發聲讓醫學界保持沉默,仍堅持不懈,用他清晰的思維及無比堅強的信念,開啟他「不光彩」的一生。他雖已辭世,幾百萬字的文稿實實著著的繼續影響後世的人,不管是神經學、心理學,甚至是自傳式的回憶錄留下很大的醒覺。

在他生命的最終,摯愛 作家 比爾.海耶斯(Bill Hayes)陪他走完路程,他感謝生命中經歷了愛與被愛、付出與回報、閱讀、音樂、思考、寫作,即便最後身體是虛弱的,但精神上是平靜及富足。逝世2年後他的伴侶 比爾.海耶斯於情人節出版新書「不眠之城」,以優美的文字及溫暖的攝影作品回憶 奧利佛.薩克斯。



很希望我可以向 奧利佛.薩克斯學習,保持寫作、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信念及樂觀,在這難得的人生,為我的神經、精神留下溫暖的字句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1933-2015)
腦神經科學教授、醫師、作家、同性戀者、運動家(舉重甚至曾破加州紀錄)、熱愛重型機車旅行。